为了羊肚菌产业丰产增收

3月12日,在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内,采摘工人正穿梭于菌垄间。只见他们一手拿着小刀,一手轻扶着一朵朵褐色“小伞”,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最鲜嫩肥厚的部分,不一会儿筐里便装满了鲜嫩的羊肚菌。“这段时间正是羊肚菌丰收的日子,我们从2月中旬就开始采摘,每茬每亩可以采摘30斤,现在有一部分货已经销售到浙江、上海那边了。”羊肚菌种植户刘军开心地告诉记者,截至目前,他的种植基地已采摘羊肚菌近3000斤,占总产量的80%左右。

这样的场景正在通江县各地羊肚菌种植基地内上演。羊肚菌味道鲜美、口感柔嫩、营养丰富,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、抗疲劳等诸多作用,是不少人喜爱的菌类产品。近年来,通江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,以创建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,通过优化园区布局、强化人才支撑、做大产业规模等措施,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。其中,也有通江政协人奔忙的身影。

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,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。为助力提升羊肚菌产业集群效益,2024年9月,通江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,围绕“羊肚菌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”主题,深入新场镇、陈河镇、广纳镇等重点种植乡镇,现场察看羊肚菌的生长环境,实地走访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,了解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。通过25天的走访调研,调研组发现,菌种质量参差不齐、产品深加工滞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升级,部分种植户还存在技术指导方面的需求。

随后,县政协召开“助力羊肚菌产业丰产增收”专题协商会,邀请部分政协委员、新场镇相关负责人、种植户代表等围绕主题开展协商。会议现场大家围坐在一起,种植户代表王建国展示着种植基地的照片:“我们小户种植羊肚菌,虽然解决了土地季节性闲置问题,但还是缺乏一定的烘干技术,鲜菌卖不出好价钱。”

“应该分片区建立共享库,发展烘干、冻干等初加工,烘干后不仅便于储存、运输、错峰销售,满足不同季节的消费者需求,还能发挥羊肚菌最大价值。”县政协委员景光强建议。

经过3小时的热烈讨论,与会人员最终达成一致意见:为解决群众就业务工难题,由县政协助力新场镇引导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羊肚菌产业,并通过聘请村民务工的方式,带动村民就业增收,实现“一产多赢”。

“目前,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羊肚菌产业收入超50万元,带动群众就近务工,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也增加了收入。当时的协商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和落实。”新场镇红岩村村委会副主任邓光仁介绍道。

针对产业技术瓶颈,为推广新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,促进产业升级,县政协于今年年初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、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等院所多名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,开展“优选良种赋能春耕 羊肚菌新品种助力‘菌粮轮作’新模式”专题协商。

在种植基地里,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王明霞拿起羊肚菌给大家介绍:“这个‘川六妹4号(金地A6)’新品种的种植效益以及轮作模式,其测产结果创省内新高(899.5千克/亩)。”这场别开生面的协商会吸引了70余户种植户参与。现场还围绕羊肚菌产业发展、种业新品种推广、栽培对碳氮营养需求、产业加工现状与趋势、菌种经营服务模式及产品营销等内容作了技术交流分享,对种植户关注的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难点突破、新品种选育成果展示、产业化生产加工及应用等方面技术知识进行了培训。

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双重保障。”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岳强介绍道,通过“菌+粮”“菌+菜”“菌+药”轮作套种,提升土地复合效益,统筹春耕期间的菌棚整理、菌种培育与粮食作物播种时序,实现“菌田管理”与“粮田耕作”的时空互补。

如今,羊肚菌种植已成为通江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——全县羊肚菌已形成规模化种植,种植面积8000余亩,预计年产干品55万斤,年产值可达2.75亿元,可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加快助推羊肚菌产业融圈建链,以政协智慧和力量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‘明星’产业。”县政协主席王茂生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