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政协报:让每一处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

 

四川通江县落实提案建议全面整治撂荒地

让每一处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

 

李升阳 本报记者 韩冬

《 人民政协报 》 ( 2023年10月16日   第 07 版)
 

金秋的通江大地,良田沃野,阡陌交错。从空中俯瞰,1.2万亩高标准农田犹如一张金色地毯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,在夕阳余晖中,村庄、道路、稻田交织在一起,美不胜收。走在田间,金黄色的谷穗颗粒饱满、随风摇曳,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,农民的脸上充满了笑容,洋溢着幸福。

“这一片农田,原先可没这么规整。”望着这“十里画卷”,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东山乡枸花坪村委会主任赵康寓不禁感慨。以前,这块土地高度落差大、划分错综复杂,大的大、小的小,而且没有一条像样的机耕道,只要一下雨,旱田变水田,“撂荒”才是这块土地的常态。

“将耕地保护、撂荒土地整治同乡村振兴、农业农村等工作有机结合。”“加大对已建成的‘两室一基地’后续管护力度,确保园区增质、产业增效、群众增收。”“采取‘农户自主复耕’‘村两委+集体经济组织+股民’等模式进行治理,全力破解‘劳力荒’‘田园荒’‘效益荒’的三荒问题。”……在去年县“两会”期间,一件名为《整治耕地撂荒需要标本兼治》的提案被县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,由县政府领导牵头督办。在提案人岳强委员看来,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、农民安身之本,是粮食生产的“命根子”,将村民手中的“巴掌地”整合成“规模田”,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,改善土地耕作条件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才能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,唤醒“沉睡的财富”。

此后,在部门、行业的大力推动下,相关建议从设想照进现实。2022年5月,随着气温回暖,挖掘机、铲车、工程车等156台(辆)机械设备陆续抵达田间,县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、园区协商议事室同步进驻,35名委员组建了11支服务队,既为化解矛盾协商议事,又为提案办理监督建言……短短几个月时间,涉及广纳、铁佛、三溪3个乡镇15个村的田地整体“翻新”、集中连片,曾经的“零碎地”“薄产田”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的“聚宝盆”“希望田”。

截至目前,园区已建成标准化青峪猪扩繁场3个,年出栏15万头;实现油菜、水稻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1300余亩;成立专合社147个,入驻企业5家,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岗位1000个。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5%,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%,惠及农户1.2万余户4.4万余人。

“一垄一亩,承载民生。农村美了、村民富了,乡村才振兴得起来。”县政协主席王茂生介绍,为了让每一处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,时至今日,委员们依然在田埂地头,听心声、察情况,积极宣讲党的政策,为确保粮食安全贡献政协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