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政协网:政协工委“找苦吃” 换来群众甜日子

 

四川政协网:政协工委“找苦吃” 换来群众甜日子

 

“有了他们,今年的银耳再也不愁销路了。”

“到了今年年底,我就要去县城买房了!”

“困扰我十几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,这下可以松口气了。”

......

民生无小事,事事总关情。换届以来,通江县33个乡镇政协工委视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,围绕做好“通江人”、说好“通江话”、办好“通江事”目标,解决代办各类民生事项1200余件,化解基层矛盾479起,助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件......

下沉一线“找事干”

“我爸爸已经80多岁了,家中只有我们父子俩,他需要我在跟前照顾。”近日,家住通江县瓦室镇夏家村的村民赵举刚,面对第三次来到自己家中的瓦室镇政协工委主任周君益,说出了自己的无奈。

“今天我和村干部一起来,就是跟你商量一下,是否愿意在周边找个事干?”针对赵举刚的情况,政协工委牵头多次与退休干部、村社干部商讨,如何在不远离家门的情况下解决就业?

在前两次的走访中,周君益了解到赵举刚会一些建筑手艺,如果能在周边就业,就可以既不出远门,还能每月增加5000元左右的收入。

“一分钱一分苦,我愿意做!”赵举刚现场达成协议,憨厚地笑了起来。

“单位平时工作也很多、很杂,但是作为政协委员,我们还是经常’找事干’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、多谋福祉。”还没来得及攀谈,周君益又匆匆奔向下一户。

像周君益这样的政协工委主任,只是县政协今年开展“当委员、比贡献”活动的一个缩影。陈河镇的向玲进村入户动员147户农户种植银耳30.12万袋,预计产值达7500余万元,为耳农吃下“定心丸”;广纳镇的张诏把协商搬到群众中,通过“三个三”机制有效化解劳力荒、田园荒、效益荒的“三荒”农田,让“沉睡”的土地焕发新的活力......

“自镇政协工委设立以来,充分利用政协平台,关注群众反映的焦点、难点问题,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。”通江县瓦室镇党委书记邵海林一席话,也是对乡镇政协工委的一个中肯评价。

用心用情“干实事”

“大是非不呈虚言,小事情不失情怀”,走进壁州街道政协工委主任杜浩强办公室,墙上这句话格外醒目。

翻开杜浩强的工委履职日志,满满地记载了大事小情近千件,他坦言,“哪栋楼的电梯坏了、哪里的路灯不亮了、哪家有啥子难事了......都喜欢找我们‘支招’,只有把群众的‘小事’当‘大事’去办,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,让群众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幸福,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。”

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板桥口镇的高家梁村,由于海拔、土地等条件的限制,高家梁村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少之又少。如何把寸土变成寸金,政协工委主任李明杰有自己的“良方”。

他积极探索“政协力量+产业兴村”模式,发挥好政协联系广泛和社会资源多的优势服务产业发展,整合土地资源,采取培养能人、大户带动、示范引导的办法发展300亩金银花,走出了适合高家梁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。

“李主任不仅让村集体富了起来,他还手把手教我如何做电商、如何运营、如何推销、如何发货,让我真正地‘站’了起来。”一位工地受伤的工友由衷地感谢道。

截至目前,高家梁村全年金银花活花产量达10吨(干花5吨),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余万元,资产收益分红及利益联结全村200户450人,人均收入增加1400元。

如今,在通江,一个个政协工委精彩的“履职故事”还在不断“上演”。

“乡镇政协工委作为委员履职的常设‘舞台’,把辖区委员‘聚’在一起,经常性学习座谈、协商议政、为民办事,又让委员‘散’在基层,下沉一线,察民情、解民难、聚民心,使政协组织的工作直接延伸到了‘神经末梢’。”县政协主席王茂生表示,“下一步,将不断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措施,鼓励、支持各政协工委积极作为、扎实履职,不断提高政协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。”

(李升阳)